混沌神话故事「混沌之上是什么」

2023-09-11 08:35:36 来源:搜狐

什么是混沌?混沌指的是一种灰朦朦,暗乎乎的状态。《淮南子·精神训》中对这种状态有几句十分形象的描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漠闵;鸿蒙鸿洞,莫知其门。”意思是:天地还没有生成的时候,它没有形象,只存在于想象当中,到处都是灰朦朦、暗乎乎的。关于混沌这种状态,无一例外地存在于世界所有民族的早期神话当中。

中国神话将混沌这种状态演化成人格神,《庄子》中记载了这一神话,故事说:南海的天帝名叫倏,北海的天帝名字叫忽,中央大帝的名字叫混沌。这三个神长相各不相同,倏与忽都长得像人,而混沌的长相却很怪,他没有七窍,甚至分不出形体,就那么混混沌沌地一团,但他们却是好朋友。倏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混沌长相虽丑,心地却很差善良,每次都招待他们都非常的殷勤周到,倏和忽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总想报答混沌。他们说:人有七窍,用来看呀、听呀、呼吸呀,可是混沌老兄却没有七窍,这样多不方便呀,咱们就帮他凿出七窍吧。于是倏和忽就用斧头、凿子等工具,每天为混沌凿出一窍,整整凿了七天,终于凿出了七窍,混沌也变得好看多了。可混沌却不领这份情,他睁开眼睛,看了一下这个世界,心想:这是什么地方啊,怎么这么丑恶,我还是死了吧!于是,两眼一闭,就呜呼哀哉了。

人类的本性是向往光明,憎恶黑暗的,而混沌灰朦朦、黑乎乎的状态,的确没有多少人会喜欢,故而在神话中有丑化混沌的传说。《神异经》里的混沌,就是被人类丑化以后的混沌,它把混沌说成是一只像狗又像熊的野兽,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见,有腿却不能走,空有一个肚皮却没有五脏,只有一条肠子却像一根管子一样是笔直的。这个丑东西不但样子怪,而且品行极坏,遇到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蛮劲去抵触他,遇到横行霸道的坏人,他反而服服贴贴,摇头摆尾去依靠他。这种卑贱的脾气,实在是天然生成,没有一点办法可以改变它。平时没有事的时候,这个坏东西,总爱自己咬着自己的尾巴,回旋着,仰面朝天,嘿嘿地傻笑。从这个传说里,可见人们对于和黑暗差不多的混沌,的确没有多少好感情。

中国瑶族的民间传说认为,宇宙原本是混混沌沌的,没有任何东西。最初出现的是风,在风的旋涡中产生了万物的始祖。纳西族的《创世纪》说,最早的时候,天地混沌未分,只有东神(男神)和色神(女神)在布置着万物。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初期,天地不分,万物都没有形成,到处是混混沌沌的大水,后来,水分成海水、清水、云雾三种形态,由水中诞生了拉赫姆、拉哈姆两位大神,他们相互配合,又生出了天神和地神;古印度人认为,宇宙本是空洞无物的混沌态,后来有物出现,最后长成了一个大鸡蛋,一分为二,一半是金,一半是银,金的变成了天空,银的变成了大地;古希腊人相信,世界首先是混沌,其次是大地,由混沌中产生出黑暗和夜晚,又从夜晚中产生出天和白日。

上古神话中的混沌状态究竟指的是什么?有人认为,上古的混沌传说与康德的宇宙星云假说、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很相似,而且讲的又是天地的诞生、万物的出现,所以这是人类最早的关于宇宙形成的理论模式。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很值得商榷。首先应该搞清楚,混沌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是在讲宇宙的诞生吗?

综合世界所有关于混沌的神话传说,不难看出,混沌传说的重点并不是说天地的开辟和宇宙的诞生,而重点讲生命的出现。

如果抛开其它内容,单看混沌神话的主干,它讲的是黑暗的结束,光明的诞生,即从黑暗走向光明。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它强调的是一种感觉的变化,而不是客观实在的变化,也就是说,只有人的意识才能感觉到这两种状态的变化。澳大利亚是一个与世界其它地区完全隔绝的岛屿,在当地土著居民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在世界混沌未开的时候,大地上一片寂静,完全被黑暗笼罩,但并不是没有生命,所有的生命都在睡觉。大神拜艾梅一开口说话,就唤醒了大地,造物神彝神醒来,漫长的黑夜结束了。这则神话明确告诉我们,混沌的结束是在人的感觉上,人从睡梦中醒来,就告别了混沌状态。在北美印第安人的传说里,几乎都有同样一个意思,人开始时住在海底或地底下,那里很黑很黑,到处乱哄哄的。有一天,人们偶尔发现了一条通道,顺着这条通道,就来到了阳光普照的大地。这个传说与我们上举的混沌神话极为相似,当人们从地底来到地面,就结束了黑暗,开辟了光明。它再一次证明,生命是从混沌中走出来的,人类曾经历过一个从黑暗到光明的过程。

(节选自李卫东先生《外星人就在月亮背面1》)

关于我们: “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系李卫东先生通过多年解读《黄帝内经》,首创提出的建立在中医文化体系下的学说。李卫东:作家、历史学博士、史前文明研究专家、外星 生命 研究专家、潜心研究国学,中医,梦学,生命科学多年。代表作有《生命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梦到底预言什么》、《人类曾经被毁灭》、《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1/2等。欢迎关注微信号“人有两套生命系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