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里的莺莺「西厢记与莺莺传」
第17章:酒酹清流浪,曲终天际冥
说话间,轻舟已经绕过小岛往回划了,这时夏姑娘取出一包辣条吃了根,蹲伏过来递给我。
我也稍停下吃了一根,然后继续绕岛回划。这时候我们船的速度开始大幅度加快,只听见哗哗的划水声和船前进的排水声,再来阵阵春风拂面,舒服极了。
不远处刘恒的小船慢了下来,很快从那里传来悦耳的埙音,正是《故乡的原风景》。我唤夏姑娘休息一下,让船行慢些,多享受下刘恒的奏乐。
就这样,我把船速控得很慢,在音乐结束后靠近了他们。
我放下兰桨,让船儿任意漂浮,两条船儿慢慢靠近,在接触时轻轻磕了一下,刘恒这时也收起了埙。
我们把船舷一并,用船上的绳子绑在一起,同时向湖心的远处划去。
因为两舟并舷,我就随意跨来跨去,一会儿在这条船,一会儿又到他俩船上。刘恒见我这样,说道:“哎!怎么能脚踏两条船呢?”
我说:“船没意见嘛!”刘恒觉得好玩,抓住船舷越到我们船上。两位姑娘看得欢喜了,也学着我们过去过来。
接着,我和刘恒各划一边,由于力量不均匀,我尽量照顾他那边。
一会儿后,刘恒放下兰桨,取出两瓶啤酒,递我一瓶,两位姑娘不喝酒就吃零食。我们就着零食下酒,喝一口划几下桨。两位姑娘挨近坐下,一起吃零食。
“哟,酒后驾驶,这要不得哦!”夏姑娘责备道。
“没事没事,我们不是机动驾驶,不合交警管的!”我说。
再行片刻,秋月白取出长竹笛,吹奏起《鹧鸪飞》,顿时婉转龙吟之声就在湖面悠扬,余音不绝。这时候,后面来了一艘汽船。
汽船上的人听到笛声,就放慢了速度尾随着我们。等笛声终止时,汽船上的游客都欢呼叫好,有一位还打个长长的口哨。
秋月白刚完,我把酒瓶往舱内一放,横起竹笛就是一曲《幽兰逢春》,有刘秋二人在,不太好意思吹通俗歌曲。
沐浴着春晖和风,又有湖光山色陪伴,如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借着微微的酒兴,能感觉自己的笛声比平时好了许多。完了后,汽船上的人也送来一片赞美。
刘恒也来了兴味,或许刚才那曲《故乡的原风景》只是开胃菜,只见他把兰桨一放,缓缓喝了口啤酒,再次执起埙来,吹奏起一首《楚歌》。
我索性先不划了,枕着舢板躺下来,悠闲地享受着埙曲。由于我们的船没有划动,汽船已经缓缓开到前面了,有些游客拥到后面甲板,继续听免费的音乐会。
埙的声音比洞箫更凄沉,听起来比较压抑,似乎有无限哀愁。所谓“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其实更适合形容埙。
伴随着低沉的曲声,夏姑娘听得挺认真,她一动不动似有所思。下一刻,便和着音乐的节奏,吟诵起一首诗来: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我听夏姑娘一字一拍地诵完,心想虽然是老杜的诗,并非即兴之作,但描述的环境与当下十分吻合,也算是难得了。
演奏完毕,汽船上只有几粒游客叫好,当然这也正常,太专业的曲子一般人是听不来的,也就是曲高和寡了。
汽船距我们越来越远,终于加速了。此时此刻,刘恒豪气上来,对我说:“翎,咱们追上去!”
我随即应了声“好的,坐稳了。”迅速跟刘恒绰起桨来使劲划,船儿速度越来越快,简直像一条大鱼。
两位姑娘见速度加快,兴奋得像两只麻雀直呼加油,看得不过瘾了,也拿起桨来划船。
这时汽船上的游客也挤满了,向我们欢呼起来,得意洋洋地叫我们跟上来。
我和刘恒先后咕咚了一大口啤酒,借着酒力猛挥兰桨,小刻之后,感觉还不够嗨,刘恒便对我大呼道:“翎,《田海余生寄》唱起来!”于是我们开始放开嗓门,大声唱起:
剑花烟雨笑,风月古桐谣;
良辰兮美景、赏心乐事、旧梦知多少。
岁月情长啸、风云聚散潮;
岁月如匆、流光改火、风沙没黄尘古道。
关塞浮云飘渺、红尘烟隐水迢;
天地多情处、明月挂南楼、酾酒横槊领风骚。
江湖儿女日渐少、孤帆远影人去了;
人海思明月、天涯共知音、风雨曾蓬莱一朝。
我们一边唱一边划水,借助船桨破水的浪花声伴奏,一下演唱了两叠,第二叠我故意慢了两拍形成了二重奏。
游客们听见我们唱歌,感觉跟《沧海一声笑》的音调完全相同,只不过歌词换了,有些也和着我们唱起来。
田海余生寄。这歌词是在大四尾声,毕业催促之间,燕雁离巢在即时所作。
当时,我班聚餐回来后,一个个醉醺醺的,把姑娘们送到寝室楼下,一个个哭得天昏地暗,那一刻,我不由得想起一首宋词: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几天后有位朋友让我为他写一柄折扇,我反复低吟这一句“江海寄余生”,很快就作出了《田海余生寄》的词来,写在扇子上。
不久,我带着词到琴房,刘恒看过后也很喜欢,用沧海一声笑的曲子配了乐,一起在琴房演唱。如今,我们再次唱起了这首歌。
我们唱完之后,继续追了好几分钟,眼看汽船渐行渐远,俩姑娘早就放下舟楫,刘恒累得喘气,放下了兰桨休息起来。
我也停下歇口气,拿起啤酒继续喝,任船放乎中流。刘恒喝了大半瓶啤酒,突然说道:“《前赤壁赋》里说的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身边有俩位姑娘,感情我们不需要望天一方了!”
我没揭穿他的望文生义,不过这瞒不了夏姑娘,她对刘恒解说道:“东坡说的‘美人’,才不是指我们漂亮的姑娘呢,人家是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君王哩!”
说完他俩又开始争辩了起来。
由于刘恒故意强词夺理,非要夏姑娘搬出依据,夏姑娘气不过,哼了一声就不理他了,指着前方一个小岛软软地对我说道:“翎,我想去看看岛的那边。”
这时我们的酒已经喝完了,为了避免当代“杯盘狼籍”的不文明现象,秋月白取出一个塑料袋,把垃圾都装了起来。
我答应了夏姑娘,告诉刘恒他俩,我先带她过去游游。刘恒说去吧,别划远就行了。于是我解开了绳索,与夏姑娘划向前方的小岛。
夏姑娘时刻划下桨,时刻招手叫他俩跟上,而此时天的一边,一阵灰云正逐渐侵进。
我们的小船离他俩越来越远,距小岛越来越近。我放慢了速度,问道夏姑娘“苓!你古代汉语怎么那么好呢?”
她说:“父亲特别喜欢传统文化,小时候我跟姐姐就开始背唐诗宋词,学习韵律对仗,时间久了便离不开诗词了。”
我们边聊边划,很快就驶入岛丛。
这时候,太阳已经被灰色遮蔽,彤云密布,湖面一片阴沉,已经开始有一两点打在身上了。我看天色不妙,赶紧用力划船,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避雨的。
夏姑娘划得有些累了,于是放下兰桨歇息,眼睛眯成缝,陶醉在这阴晴变幻的现实梦境中。为了不惊动她,我尽量让船儿行得很稳。
穿过一个小岛,回头已经看不见刘秋的舟影了。我见雨点时有时无,暂时成不了气候,打算物色个最佳避雨的地方。眼前这个岛屿四周平缓,无法避雨。于是划着小船深入岛丛慢慢寻找。
突然,天空灰云的云层中又亮起了一束阳光,此时波澜不惊的湖面恰是天光乍泄,夏姑娘没啥动静,呆呆地看着天光,应该是完全陶醉了吧。
看见这种光景,我还是不敢松懈,毕竟惊雷还偶尔作响,于是赶快划船寻找避雨处。
七弯八拐下,终于在一个岛屿侧边发现了个避雨佳处。这个岛屿比较高大,与对面形成断崖相望,只是对面比较平缓、方向也不适合避雨。
这边断崖不仅高大,还挺笔直的,上面横生了不少灌木荆棘杂树。加上这春天的杏花雨是东南风所带来的,与岛屿这一侧相背,雨点是打不着的。
东南风已经变大了两三级,雨点也多了几粒,雷声频率变得稀疏了起来。此时船儿已接近断崖,我向夏姑娘说了一声“看来只有这地方合适避雨了。”
久久没听到她的答语,我刚说完话,顺便把桨往崖壁一撑,以免撞到崖壁,此时船儿一阵晃动,我看向夏姑娘,原来她刚刚睡着了,这一晃动才醒过来。
夏姑娘揉了揉眼睛,然后有些迷糊地转过身来问我:“我这是睡了多久,现在在哪儿呢?”
我面带严肃的告诉她说“我们进了迷魂湾了,这不绕了好半天都出不去呢,这迷魂湾是以八门金锁阵的遁甲术数所排列成,我正在靠边然后计算一下生门的方向,不过我有预感,可能出去后世上已经过好几十年了……”
我一阵天花乱坠胡侃一通,她也就只是呆呆地看着听我说,我一看她没被吓着,就问她“你就真不怕吗?会一直困在里面的。”
夏姑娘却非常镇定地答到“不怕啊,有你在身边我怕啥呢?反正你迟早也会计算出来的不是。”她说话的声音有些带嘲弄意味,然后慢慢地脸上似乎露出丁点笑容。
沉默了小刻,她终于忍不住了就哈哈大笑起来,反指远处说道:“岸不就在那边吗?哈哈哈!”
我转身穿过岛缝看过去,果然看得见远处的湖堤,堤上还有几个儿童,正在收起了风筝。我没注意后方的远处,编出的谎话出现了破绽,也厚着脸皮陪笑了起来。
“看来这雨点极可能会变成大雨,我们快回去接应一下他俩吧?”我说。
她嗯了一声,事不宜迟,我们赶紧往回划。此时天色半晦半明,并且雨点稀疏,我就没那么急了。虽然手上兰桨不停,眼光却左右摇转饱览风物,这光景似乎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