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梗」寒门再难出贵子 他只得宅出一个“洛阳纸贵”

2023-09-18 08:34:48 来源:搜狐

西晋的才子左思写过一篇很搞笑的《白发赋》,说有一个男人年纪大了,照镜子时看见“星星白发,生于鬓垂”,突然很生气,要拔了它们。

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在仕途上飞黄腾达,全都是因为这些不争气的家伙害了他。

白发觉得很无辜,据理力争,说:谁老了不生白发?

男人也不示弱,说你看人家甘罗,12岁就做了上卿,再看人贾谊,是汉文帝最年轻的太中大夫。我要拔了你,我要变得年轻,你别想拦着我。

白发很着急,闭上眼,大呼冤枉,说甘罗自有辩才,不以发黑而名著;贾谊自有良才,不以乌鬓而后举。

它还反驳说,其实老了有什么不好?姜子牙也很老,商山四皓也不年轻,不也都名垂青史了吗?

男人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我还是要拔了你,因为在我这个时代,领导不喜欢老头。

这篇东西,很像左思自况。左思作为“怀才不遇”这个品牌的代言人,是众望所归,当仁不让的。

这让他更加郁闷,因为他个人始终觉得,他这辈子,起的是功成身退的范儿,走的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情路线。

他想“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谈笑之间,锁定胜局,然后“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他要的就是这个范儿,他耍的就是这个牌儿。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的感觉当然挺酷,可问题是,左思同学一直没这机会酷。

所以,他觉得很受伤,更要命的是,他还伤不起,只能卯足了劲自我安慰、精神胜利,他确信自己就是一个遗失在草泽的奇才,看不见我,是你们的损失和悲哀。

他试图让自己相信,“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什么荣华富贵,都是粪土尘埃。

这种话,也就过过嘴瘾,心里的酸劲儿是抹不掉的。左思原本就是一个俗人,他常常觉得自己楚楚可怜,不是因为“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住不到豪华别墅,找不到高薪工作,没有巨额存款,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太没面子,丢不起这人。“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的滋味,他受不了。

左思的范儿起得很高,可他为自己装备了什么呢?

左思的个人硬件条件很差。

论相貌,长得极不客气,非常磕碜,属于人见人呆,花见花衰,车见车爆胎那一型。

论口才,可以跟《乡村爱情》里的刘能和赵四一争高下。

这倒还是其次,只要有个拼得起的爹,什么斗鸡眼、大龅牙、酒糟鼻、口吃结巴全不在话下,都是浮云,照样平步青云、鲜衣怒马。

而左思恰恰觉得他这一壶最不开,没法提。因为要论家世,说出来能让人笑出声。

他出身寒门,父亲左雍是个小公务员,熬了一辈子,才做到殿中侍御史。官名看起来挺气派,其实是从七品的小官,而且有六个,负责纠弹百官朝会失仪,说白了就是搞纪检的值班组,没油水,没地位,还一不留神就得罪人。就他爸爸这人脉,别人不帮倒忙就不错了。

再看左思的软件条件。

如果能力超群,八面玲珑,也可以白手起家,封侯拜相,但要论能力,左思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他最大的优点是,他的文章辞藻壮丽。

他最大的缺点是,他是个骨灰级宅男。而他的文笔,都是硬生生宅出来、憋出来的。

左思绝不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他是勤能补拙的典型代表。小时候,父亲左雍让他读书、写字,还给他报了个古琴学习班,可他都学得一塌糊涂,一点天赋的蛛丝马迹都没有。

左雍很失望,对朋友说:“左思这孩子,领悟力和理解力比我小时候差远了。”

左思听了这话,被激将了,奋发图强,勤学苦练,但长学问的同时,也把自己炼成了宅男,“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一个自负有一肚子学问的宅男能干什么呢?就剩闷骚写文章了。

他窝在家里写了一年,写成一篇《齐都赋》,必须佩服他宅得很给力。可这篇赋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宅男左思的下一步计划,居然是写《三都赋》,目的是超越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这就是他当时的全部雄心壮志:你们写两个,我就写三个!

为此他苦思了十年,也宅了十年,他家客厅里,卧室里,院子里,甚至厕所里,都放着纸笔,以便偶然想到一句时,能及时记下来。

虽然后来写出来了,而且在宣传炒作下洛阳纸贵,但成本太高,恐怕得不偿失。

现在看看,左思还是志大才疏惹的祸。

人生在世,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

看破了这个,也就不会那么受伤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