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春《小说专题》作业1「2023届一轮复习小说专题考点:小说的主旨」

2023-10-05 08:35:44 来源:搜狐

一、了解概念

小说的主旨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主旨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旨。在小说中,作者不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其主旨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

二、小说主旨的表现形式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以及完成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

3.通过传说、寓言等,寄寓人生哲理 。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三、关联教材

《祝福》一文主旨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案呈现

答案启示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致被吞噬。面对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压垮了。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文章的故事情节展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文中的“我”以及和“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这一现状感到悲愤、憎恶却不知所措。

人物形象,包括次要人物形象,也可看出文章的主旨。

通过祥林嫂的婆婆、柳妈、鲁镇的所有人对祥林嫂的态度,以及开篇和结尾时对“祝福”环境的描写,深刻有力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麻木、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

当时的社会环境寄寓了写作主旨。

四、如何把握小说主旨

(一)作品角度

1.通过人物形象(性格变化)探寻主旨。

塑造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即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主题,需要把作者塑造这个典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看它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刻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本质,看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

如《孔乙己》作者通过酒店小伙计的观察,写出了酒店老板、短衣帮、官员对孔乙己的不同态度,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和世态炎凉,麻木不仁的群众。

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主人公的经历及成败浮沉背后的原因及意义;

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与其命运的关系;

③关注人物间的对比映衬关系;

④关注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⑤关注人物的典型意义,即从“这一个”上升到“这一类”。 

关联高考:《雪》中两个人物心灵创伤的修复。

2.通过情节探寻主旨。

小说情节往往以某些矛盾(或某个线索)为中心,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线索怎样贯穿,无不体现人物的性格,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经常被运用的方法。情节的发展是典型人物的变化和成长的历史,同时也是揭示主题的过程。

关联高考:《雪》中钢琴修复的过程就是爱情乐章重新奏响的过程。

3.通过作品所描写的典型环境探寻主旨。

环境为人物提供活动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的主题。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发现作品的主题。环境描写常常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还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

关联高考:《雪》战争背景下人物心灵的创伤。

4.从其他角度探寻。

从作品中隐含时代背景的语句或注释的时代背景探寻小说主题。从标题、题材、构思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二)作者角度

1.从作者的背景探寻。

知人论世:作者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

2.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探寻。

①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分析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②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

关联高考:《雪》的作者以大后方一座寂寥而美丽的小城为故事背景,通过写“钢琴修复”,意在表现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的主题。

(三)要有深挖意识。

找到角度后,再探寻背后隐含的东西,多问“为什么”:为什么写这个人物,为什么写这样的环境,为什么写这个情节,往其主旨意蕴的表现形式上思考,主旨意蕴就出来了。

五、真题典例

2014浙江《走眼》

走 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角度

文中对应要点

人物

小说开篇先点出赵老板的“内行,眼力好”,鉴定钧瓷时用“淡淡”“朗声”等神态描写,表现了他的自信、沉稳、果断和为人仗义。买玉时的踱步的动作,皱眉、不动声色的神态,表现了他对卖玉人的行为动机的洞察。明知李老板设局使诈,但默不作声不施报复的行为,显示了他宽厚和善良的特点。小说通过这一人物的描写,表现了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情节

赵老板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热心地替人鉴定了钧瓷;买玉时由对卖玉的人怀疑进而洞悉李老板的为人,面对李老板尖刻的奚落,又没有拆穿其行为;而奸诈的李老板落得个关门走人的结局。赵老板的故事说明了诚实、宽厚做人的重要性。

标题

“走眼”意思是“看错、出现失误”;是通过“买玉”这一事件来表现“走眼”的,表面上好像赵老板走了眼,实际上是技不如人、不守行规的李老板走了眼。题目暗含着讽刺意味。

【答案】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和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2018·江苏卷)凌叔华《小哥儿俩》

16.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答案】①对童真童趣的欣赏;②对儿童成长的关注;③对母爱的颂扬;④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⑤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解析】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题干要求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作答时不要脱离文本,抓住作者于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文中作者文笔的清新,对儿童生活的熟悉、热爱,欣赏童真童趣,关注儿童成长。另外,透过文中小哥儿俩的成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母爱的颂扬。文中还写了母亲对孩子要去打野猫为八哥鸟报仇的态度以及小哥儿俩对小动物的爱护,也表现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